清源智能科技的先进仿真人形机器人。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艳芳婷 通讯员 吴才赛 11月10日,武汉大学萨尔体育馆挤满了人。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科技创作设计大赛“江城杯”在热烈气氛中落下帷幕。本届大赛以“创意激发智慧,创新促进发展”为理念,旨在发现、培养、选拔、保障低空经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型青年人才。迄今已举办10届。会场上,智慧城市科技成果展示及对接活动备受关注。 “天闻三代”人形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康复中心“朱雀”等12个物理项目,以及历届比赛获得一等奖及以上项目150余个ns在会场展示了他们的最新成果。在清源智能科技展台前,学生们围观着高度仿真的人形机器人,微表情细腻,交互流畅。它不仅可以智能问答,还可以自主导航、避障。据现场负责人介绍,这款机器人已经升级到第八代,目前应用于元宇宙展厅、牙科医院导引、新能源汽车辅助等场景。 “我们正在探索在戏剧表演中的应用,以便机器人也能像‘真人’一样行动。”这个视角满足了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想象。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团队带来的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朱雀”,以其轻盈的身躯吸引了专家们的目光。这款便携式设备仅重 7 公斤,并提供通过其灵活的结构和个性化的交互设计,为中风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也有利于提高消防人员的承载能力,减轻后勤人员的运输负担。一位试穿这双鞋的人称赞道:“穿上这双鞋后,你的动作自然而然,不会感到任何紧张。”武汉威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华农团队,自主研发智能作物表型识别与分析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软硬件产品。我们从作物改良入手,建立了针对田间和设施环境的机器人表型检测系统,正在打造表型机器人的民族品牌。超过250所大学、2300支队伍、7500名师生报名参加比赛。汉城决赛共有来自全国200支队伍、550名参赛师生参加。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80多所国家重点大学。决赛期间,将同步举办低空产业与经济论坛、机器人产业论坛、专题招聘会、百万学子巡展、智慧城市科技成果展示比对、学校对接等活动。本次比赛共有49名冠军(包括冠军和亚锦赛)、143名亚军和295名三等奖获得者在颁奖仪式和奖金中获得奖励。现场,江安区、江汉区、江夏区分别与6个获奖团队签约,共与18个获奖团队签订20个项目合作协议,证明凝聚年轻人智慧的创意项目正在加速从竞赛走向产业化,为武汉和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新动力指导。通过智慧城市竞赛、机器人引导、外骨骼康复等,农业试验等科技场景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生活,一批创新型青年人才不断涌现。以竞争促创新、以生产促融合,钢城市点燃的智慧之火,照亮了未来城市发展更加高效、更加温暖的形象。
你可以陪伴医生、出演戏剧以及帮助康复。武汉大学机器人创新应用场景。
清源智能科技的先进仿真人形机器人。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艳芳婷 通讯员 吴才赛 11月10日,武汉大学萨尔体育馆挤满了人。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科技创作设计大赛“江城杯”在热烈气氛中落下帷幕。本届大赛以“创意激发智慧,创新促进发展”为理念,旨在发现、培养、选拔、保障低空经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型青年人才。迄今已举办10届。会场上,智慧城市科技成果展示及对接活动备受关注。 “天闻三代”人形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康复中心“朱雀”等12个物理项目,以及历届比赛获得一等奖及以上项目150余个ns在会场展示了他们的最新成果。在清源智能科技展台前,学生们围观着高度仿真的人形机器人,微表情细腻,交互流畅。它不仅可以智能问答,还可以自主导航、避障。据现场负责人介绍,这款机器人已经升级到第八代,目前应用于元宇宙展厅、牙科医院导引、新能源汽车辅助等场景。 “我们正在探索在戏剧表演中的应用,以便机器人也能像‘真人’一样行动。”这个视角满足了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想象。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团队带来的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朱雀”,以其轻盈的身躯吸引了专家们的目光。这款便携式设备仅重 7 公斤,并提供通过其灵活的结构和个性化的交互设计,为中风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也有利于提高消防人员的承载能力,减轻后勤人员的运输负担。一位试穿这双鞋的人称赞道:“穿上这双鞋后,你的动作自然而然,不会感到任何紧张。”武汉威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华农团队,自主研发智能作物表型识别与分析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软硬件产品。我们从作物改良入手,建立了针对田间和设施环境的机器人表型检测系统,正在打造表型机器人的民族品牌。超过250所大学、2300支队伍、7500名师生报名参加比赛。汉城决赛共有来自全国200支队伍、550名参赛师生参加。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80多所国家重点大学。决赛期间,将同步举办低空产业与经济论坛、机器人产业论坛、专题招聘会、百万学子巡展、智慧城市科技成果展示比对、学校对接等活动。本次比赛共有49名冠军(包括冠军和亚锦赛)、143名亚军和295名三等奖获得者在颁奖仪式和奖金中获得奖励。现场,江安区、江汉区、江夏区分别与6个获奖团队签约,共与18个获奖团队签订20个项目合作协议,证明凝聚年轻人智慧的创意项目正在加速从竞赛走向产业化,为武汉和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新动力指导。通过智慧城市竞赛、机器人引导、外骨骼康复等,农业试验等科技场景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生活,一批创新型青年人才不断涌现。以竞争促创新、以生产促融合,钢城市点燃的智慧之火,照亮了未来城市发展更加高效、更加温暖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