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网络讯(湖北日报网)(通讯员 何宇阳)11月7日,恩施县生态环境局公布了《恩施县太阳能扶贫项目碳包容方法(试验)》。该方法论是国家首个农村太阳能电站碳汇开发脱贫标准文件。旨在将扶贫太阳能电站的绿色能源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碳资产,强化扶贫成果,为促进地方包容性振兴注入新动能。它还提供了一个可以在各州甚至国家的类似项目中复制和推广的实际例子。
作为湖北省农村能源革命的重要实施区,恩施县太阳能发电扶贫成效显着。目前,308户扶贫太阳能发电项目蚂蚁在全省投入运行,装机容量4.07万千瓦,年并网用电量约3200万千瓦时,年电费约1300万元,为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这些发电厂产生的清洁电力将取代化石能源发电,显着减少碳排放并提供重要的环境效益。
为了精准运用这部分“绿色红利”,本方法学是在恩施县环境环境办公室指导下制定、国网恩施供电公司指导运营的。该方法论全文8000余字,由九个部分组成。本质上,它计算了太阳能替代其他连接的发电厂所带来的碳排放量节省并入华中地区电网。规划明确,项目准入须符合国家太阳能扶贫补贴目录的条件,单机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产权归村集体所有。还创新性地简化了开发流程,如免除额外性论证、允许大规模申报小型分布式电站等,大幅降低了碳资产开发的门槛和成本,确保未来创造的碳汇收益主要属于整个村庄。
10月18日,该方法学经武汉大学、国网上海英达碳资产公司、湖北省碳排放交易中心等五人专家组审核,通过验收。专家组认为该方法科学性强、可行,一致认为同意批准审查。
该方法的推出是一种创新实践,有效填补了恩施县农村地区小型太阳能项目占用碳汇领域的空白,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这不仅为群众增收脱贫开辟了新途径,而且通过碳普惠机制引导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碳目标带来智慧和草根力量。